【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我是本期節目主持人。國土變更調查是摸清土地資源家底的“體檢”,執法督察則是守護耕地紅線的“天眼”。為深入解讀年度國土變更調查與執法督察圖斑政策,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牡丹區自然資源局(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令建。李局長,您好!
【李令建】: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衷心感謝牡丹區政府網站設立此在線交流平臺,和大家一起交流年度變更調查與執法督察政策,同時,誠摯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牡丹區自然資源和林業工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
【主持人】:李局長,請您介紹一下年度變更調查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意義。
【李令建】:年度變更調查是在上一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以當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通過衛星遙感影像對比、實地調查舉證等方式,全面掌握年度國土利用變化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給土地資源“拍快照、做體檢”,查清耕地、建設用地、生態用地等各類地類的面積、分布和用途變化。這項工作意義重大。一方面,它為耕地保護、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它是國土空間規劃、資源高效配置的基礎。可以說,調查成果是自然資源管理的“底數、底版、底圖”,直接服務于我區高質量發展和國土空間治理。
【主持人】:聽起來年度變更調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具體如何實施呢?
【李令建】:在調查流程方面,我們堅持“全鏈條管控、全要素調查”。首先,國家通過衛星遙感影像對比提取地類變化信息,制作調查底圖;然后,縣級部門組織實地核查,對地類發生變化圖斑逐一拍照舉證;上報市、省、國家逐級審核,確保每一個圖斑“現狀真實、定性準確”。
【主持人】:在調查過程中,各股室如何分工協作?
【李令建】: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構建了“調查、監管、執法”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我局按照職責進行監管,排查耕地違法違規轉為其他用地問題(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流出問題);執法股室根據疑似違法問題線索,結合鎮街實地核查情況,對新增建設用地圖斑開展合法性判定,比如未批先建占用耕地的,納入違法用地整改范圍;調查股室則負責數據匯總和成果更新,確保“數出有源、數出有據”。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的“違法違規用地行為”,能否詳細解釋這個概念?
【李令建】: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是耕地保護的核心所在。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是指未經依法批準擅自改變耕地農業用途,用于建房、建廠、修路等非農建設。當前違法違規用地行為重點查處大棚房、違建別墅、個人買地建房、挖湖造景等。同時,國家明確規定,將非農建設、造林種樹、種果種茶等各類占用耕地行為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除國家安排的生態退耕、自然災害損毀難以復耕、河湖水面自然擴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沒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可不落實補充耕地的情形外,各類占用耕地行為導致耕地減少的,均應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與所占用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主持人】:什么是監測問題線索?它與年度變更調查如何聯動?
【李令建】:監測問題線索,指的是衛星遙感監測到的土地利用變化區域,簡單說就是衛星照片中與往期影像對比發生變化的地塊。現在的創新點在于“調查與執法一體化”:省級搭建共享倉儲平臺,由市縣自然資源部門根據需要,依法自行提取。地方在開展變更調查時同步核查合法性,就是對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應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但在成果上報截止日期前未辦理的地塊,判定為新增違法用地。
【主持人】:李局長,具體如何判定新增建設用地的合法性?有哪些注意事項?
【李令建】:判定新增建設用地的合法性,目前主要還是依據原《土地衛片執法圖斑合法性判定規則(2023年修訂)》(自然資辦函〔2023〕337號)執行。分三類情形:合法用地需提供農用地轉用審批、供地手續等;違法用地包括未批先建、超范圍占地等;其他用地如農業結構調整、土地整理等,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實地照片佐證。
【主持人】:李局長,對違法問題線索,如何確保整改到位?
【李令建】:自然資源疑似違法問題線索是通過遙感監測判讀反映的地表變化情況,一般不得將其直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經實地核查后,依據事實,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依法處置。我們堅持“核查準、處置快、監管嚴”。實地核查“三要素”:土地面積、地類、用途;然后分類處置。每周開展巡查,各鎮街發現違法行為,及時上報,及時制止。我們對違法問題線索的整改,最終目的是保護寶貴的耕地資源。將違法問題發現在萌芽,消除在初始,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主持人】:與往年相比,最新政策有哪些變化?
【李令建】:我區今后的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工作,進一步夯實基層政府主體責任,推動從“被動依賴衛片執法” 向 “主動抓、主動管” 轉變。其次,從“圖斑”思維回到違法行為本身上來,堅決杜絕“就圖斑說圖斑”。圖斑僅為線索,并非行為本身,決不能簡單地將圖斑作為整改查處的依據。我們在處理圖斑問題時,要深入實地核查,準確判斷是否存在違法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處置,避免盲目依據圖斑進行不恰當的整改。
堅決摒棄“衛片執法” 的舊說法,切實回歸自然資源執法工作的本質。我們要從單純的“圖斑”思維中跳脫出來,將關注點聚焦到違法違規行為本身,杜絕就圖斑論圖斑的錯誤做法。要正確認識衛星遙感監測的作用,圖斑僅僅是發現問題的線索,絕不能將其作為行政處罰和違法用地整改的唯一依據。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必須深入實地進行核查,準確判斷違法違規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主持人】:李局長,下一步,如何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
【李令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多措并舉。
一是堅持科技賦能,利用衛星遙感、智能識別技術,實現“自動提取、智能研判”,提升監測精度,讓“大棚房”“隱形違建”無所遁形。
二是完善工作機制,細化責任體系:明確從局領導到基層執法人員在遏制新增違法用地工作中的具體職責;深化部門協同,加強與發改、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常態化溝通協作,各部門協同把關,從源頭上防止違法用地行為發生。
三是強化執法監察,優化動態巡查,完善執法巡查網絡,明確各級巡查職責和范圍,合理增加巡查頻次,特別是對重點區域、敏感地段以及違法用地高發時段進行重點巡查。
四是加強普法宣傳,針對不同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讓“田長制”“耕地保護紅線”等政策家喻戶曉。
五是強化考核問責。嚴格問責機制,對在遏制新增違法用地工作中履職不力、工作不到位,導致新增違法用地問題突出的部門和單位,區政府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問責。對因違法用地問題被上級部門通報批評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追究相關責任人的黨紀政紀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主持人】:感謝李局長的精彩解讀!從年度調查到執法督察,每項政策都緊扣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主題,既有“長牙齒”的硬措施,也有科技賦能的新手段。希望通過本次解讀,讓廣大市民更了解、支持自然資源和林業工作,共同守護好我們的自然資源。
【李令建】:謝謝主持人和各位網友,再次感謝大家多年來對全區自然資源和林業工作的理解、關心和支持,我們誠懇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對于大家的意見建議,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采納,不斷改進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